大理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大理石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央行运用多种货币工具注入流动性钱荒不再dd-【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1 15:19:16 阅读: 来源:大理石厂家

央行运用多种货币工具注入流动性 钱荒不再

2013年6月20日已经被载入中国金融发展史史册:当天11时30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隔夜利率升至14.33%,创下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而一个月前的隔夜拆放利率仅在4%左右。由此造成A股连日大跌。其中,6月24日成为“黑色星期一”,银行、地产等权重股重挫,沪指跌逾5%,逼近1949点,创2009年8月3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成指跌破前期调整低点,创4年来新低。

由一场金融机构资源错配引发的“钱荒”由此爆发,多米诺骨牌由此推倒,而央行一度选择沉默。事后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坦言:“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其积极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作出调整。”

2013年“钱荒”后,央行已经不是原来的央行,调控更具有主动性;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对同业业务进行大规模调整,业务转型无可避免。此时,变,则通;不变,则痛,监管层、商业银行经受了一场通并痛着的变革。

“钱荒”倒逼改革

去年6月,“钱荒”爆发,银行求钱若渴,但央行出乎市场意料选择了沉默,直至6月25日,央行才出手救市。当晚,央行称已经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核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同时称当前金融机构并不缺乏流动性。随后,拆借利率有所回落。

在此次“钱荒”事件中,央行态度前所未有,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有些不通常理”,而以往每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央行总会及时“出手”,通过降准、降息或定向逆回购等方式释放流动性,平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已习惯于将央行作为资金责无旁贷的最后来源。但“钱荒”之后,央行给商业银行开出的药方是“盘活存量”。2013年6月17日,央行在下发的《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中称,“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要求“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而周小川也在“钱荒”事件稍微缓和时对媒体称,市场、金融机构已得到相应教训:“从6月中旬开始,银行资产规模已有适当的回调。央行对流动性的把握,市场基本上还是正确理解了。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其积极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做出调整。”

2013年12月份“钱荒”再现时,央行对策更加主动。12月19日,在所有品种的Shibor全线上升后,当晚,央行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已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次日,央行再次发表声明,针对今年末货币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央行已连续3天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12月24日,央行再次调控加码,在公开市场中开展2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无疑,央行的调控手段升级了。对于央行来说,一方面要向各方宣示自己改革的决心,维持货币的紧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对已经形成宽货币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不再妥协,举起了监管的棍子必须下手。

市场的角逐结果表明,央行正在强力扭转市场预期,之前追求高收益的中小银行,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高风险的惩罚。“资金价格将是决定性的力量;过去在温室里面,温度调控就是靠央行放水,温度高了就放一点水进去;现在突然发现,你不在温室里了,而是在田野里,这里不仅有阳光也有寒流,你要自己调节温度或者说自己适应温度变化了。”一家国有大行高管表示,“这是向利率市场化迈步。”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里,因为“钱荒”,利率市场化出现了实质性推进。

央行先是于7月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后,接着在10月25日宣布,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12月份央行更是发文推出同业存单业务,此举被认为是存款利率放开的过渡措施,将为下一步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做出铺垫。

对于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周小川撰文称,已设定了近期、近中期和中期目标路径。近期,着力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做好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为信贷产品定价提供参考;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范围。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看来,监管层需尽快做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培育以及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等配套改革,等这些条件具备后,下一步可更加稳妥地攻坚存款利率市场化。

汇率方面,周小川的改革设想是,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实体经济钱紧

事实上,2013年货币市场的“钱荒”背后,并非是资金面的真实趋紧,而是与在同业业务激增的情况下多家银行在货币市场中囤积资金套利的行为有关。如今随着同业业务监管的升级,加之去年“钱荒”的教训,银行间市场的“囤资套利”活动也难以出现。

尽管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实体经济的低迷也是不争的事实。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微博)指出,流动性紧张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实体经济。

“从金融机构融资需求看,期限错配缓解后,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要求已经大幅减弱。”管清友分析,从供给端看,企业层面的流动性供需不匹配,导致了“钱荒”由银行间市场蔓延到了实体经济部门。

记者采访发现,自2014年年初以来,银行信贷出现“价高者得”现象,贷款利率上浮明显,中小企业、传统的产能过剩、交通运输行业多个领域均传出融资难问题。数据显示,2014年4月小型企业PMI是48.8%,连续25个月在临界线以下。

融资难、融资贵仍然制约着小微企业发展,虽然监管层频频发声鼓励商业银行更大力度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是效果有限。

“银行负债和资产行为的变化,改变了数量型货币政策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数量型政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数量型政策可能加大利率波动、数量型政策框架可能干扰对货币政策态势的判断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是大势所趋。”

这也许是目前左右央行货币政策的困扰因素之一。即使目前市场“降准”的呼声此起彼伏,决策层也只是定向降准发力。

此前,央行按照国务院要求,决定向“三农”和小微贷款领域的金融机构定向降准;其中小微贷款领域的金融机构降准的标准是: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

但定向降准的政策是否发挥效用,关键还是要看金融机构是否将所释放的资金真正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此次定向降低准备金率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央行表示。

福建车载dvd激光头

天津苏铁价格

甘肃高铁声屏障

上海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