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大理石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沈浩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霸王属

发布时间:2020-11-04 11:55:58 阅读: 来源:大理石厂家

沈浩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

全国消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因积劳成疾猝逝工作岗位,年仅45岁。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他的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他的品格蕴含着巨大力量,启迪我们改革不息,激励我们奋进不止。

沈浩同志始终对农民群众满怀深情。作为一名机关选派干部,沈浩同志在小岗村一住就是6年,舍小家为大家,全心全意为小岗村农民群众谋福祉,直到把生命长留这片土地。如果不是有一颗对农民群众的赤诚之心,不是有一种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不是有一种对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的崇高使命,怎么可能六年如一日,为小岗村的发展殚精竭虑,以致耗尽心血呢!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必须首先爱你的村民,爱他们,为他们工作”。沈浩对有志于当“村官”的大学生们这样说,他就是这样做的。

要致富,先修路。沈浩到小岗村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由于项目不大、资金不多,要修的路找不到建筑企业承担,他就组织村民自己干。一天傍晚,他看到有些水泥浆洒到了路基外,伸开双手就把洒落的水泥浆往路基上捧。12公里的水泥路修好了,只花了26万元,村民每人还拿到1000元的劳务费。节省下来的钱,沈浩用来刷新村口的牌楼、围墙、党员活动室,修复荒废多年的自来水和广播电视设施。这条路,对小岗村来说是一条致富路、民心路,也是沈浩解决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具体体现。

中国农民是最淳朴、最善良、最富情感的群体,身上积淀着深厚的传统美德,你对他们付出一份真情,他们就会以加倍的信赖和拥戴来报答你。沈浩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用真情回报他。由于他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小岗人以自己特有的、神圣的“红手印”来表达对他的信任和依恋。2006年底,一份按下98个小岗村村民红手印的信寄到了安徽省委组织部和安徽省财政厅,挽留沈浩;2009年10月,又一个三年任期快结束时,按有186个小岗村民红手印的信再次送到安徽省委组织部,要求沈浩再干三年。

为什么小岗人对沈浩如此的依依不舍?我想答案不复杂,因为他带领小岗人在新时期发扬了“大包干”精神,帮助小岗人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迈开了步子;是他描绘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方式的转变;是他夯实了小岗村经济起飞的基础,培育了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小岗村这块招牌打磨得闪闪发光。他心里装着群众,始终对群众满怀深情,作为小岗村的致富带头人,使村民过上了一天比一天好的生活。沈浩去世后,小岗村民哭喊出内心的悲痛:“我们离不开沈浩书记”、“小岗村不能没有沈书记!”沈浩走了,“一点恨头都不给人留”,“村子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荡荡的”……

沈浩同志在小岗村锤炼了自己的党性和人格,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升华,也以自己短暂而璀璨的一生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牢记党的宗旨,心系农民群众,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农民,始终把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想农民群众之所想,急农民群众之所急,办农民群众之所需,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沈浩同志始终坚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沈浩是农民的儿子,热爱“三农”也深知“三农”问题的艰巨复杂。他化压力为动力,倾注满怀激情于“三农”,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从到小岗村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带着对“大包干”精神的崇敬,满腔热情地扑下身子干实事。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转变观念,以改革求突破,推进小岗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大学生到村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使小岗村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步步走向富裕。

“要迈开步子,先要解放脑子”。沈浩领着“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取经。他开导大家:“铭记改革最好的方式是深化改革”;当年小岗人为了生存,“分地”是创新;如今小岗人为了发展,“合地”也是探索,也是创新。土地的“分”与“合”看似矛盾,但在扩大群众利益和福祉上,却是内在统一的。这就是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通过土地自愿有偿流转,每亩土地收益上升了5~10倍,小岗村民尝到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甜头。仅2009年一年,小岗村新流转土地2000亩。广东从玉菜业有限公司在小岗村租赁经营了1300亩土地,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村民带来土地财产性收益100多万元。成功的实践还催生了4300亩生态农业产业园。

这些不平凡业绩,靠的是与“大包干”一脉相承的精神,这就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其本质和内涵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一切以群众利益为依归,千方百计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谋划新思路,努力探索新办法,不断推出新举措,勇于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沈浩同志始终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是小岗村的真实写照。沈浩到小岗村后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小岗村尽快发展起来。他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大包干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一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600多万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增加集体收入,扩大村民就业。2009年,沈浩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构建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技产业园,投资建设10多个高科技产业项目,形成6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

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300元增加到2008年的6600元,增加了1.87倍,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00多元,小岗人富起来了。小岗村的发展蓝图也已经勾勒出来:包括农工商、物业管理、文化传媒等几个板块的小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作,这个公司要争取用3年时间上市。

农民最质朴实在,最心明眼亮。小岗村的百姓认准沈浩是一个真干事的干部,是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沈浩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信赖,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勉励:“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沈浩同志始终以察民情、解民忧为己任。他时刻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经常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家中,关心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及时给贫困家庭送去衣被、粮食,自己掏钱给困难户的孩子买奶粉,黑夜里冒着大雨转移危房里的住户。沈浩在小岗村的“家”从不锁门。他叮嘱村民有事随时找,“办公室、宿舍都行,我不关门,睡觉也不关”。他对困难群众更是倾力相助。殷广勇一家是小岗村的特困户,沈浩多次给他家送钱送物。郭平先一家4口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平房里,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加上地势低洼,房子经常泡水。为了早日让郭平先这样的危房户、困难户改善住房,沈浩四处奔走。他把争取到的新农村建设资金连同村集体补助、农民自筹,一起用到农民住宅建设上,由于精打细算,一套近160平方米的楼房,农民出6.5万元就能住上。尽管钱不算多,但像郭平先这样的家庭还是拿不出来。沈浩就出面跟施工队协调,写欠条并承诺,这笔钱如果郭家不交一切由他负责。正是他这样执著,使得小岗村的危房户全部搬进了楼房小区。

沈浩最看不得老人受苦,他常叮嘱同事:一定要多关心身边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和“五保户”。一次走访,他看到“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人病得很重,当得知老人没钱不敢去医院时,他不由分说,开着车就把老人送到镇医院,并对院长说:“老人家不容易,尽管给她治疗,等出院了我来结账!”

沈浩的妻子在整理丈夫的日记时发现,丈夫为村里垫付了20多万元至今没有报销;为村里一位孤寡老人支付了几千元医疗费,还为他修房子;多次为困难户送钱,一次就是600元、1000元……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以发展民生为重,以解决民忧为先,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农民谋福祉。

沈浩同志始终心系基层、身在一线。虽然是从大机关到小岗村挂职的干部,但沈浩从不高高在上、指手划脚,不“蜻蜓点水”、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小岗村任职的6年里,沈浩节假日很少休息,为了小岗村的发展四处奔波,申报项目、争取支持、招商引资,经常饭都顾不上吃。他脑子里整天盘算的,就是小岗村如何发展、如何加快发展的问题。所以,别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他做成了:引资1.5亿元兴建现代蔬菜产业园,打造集生产、科研、销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引进小岗村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培训中心于一体。然而,6年里沈浩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总共不到100天。他妻子回忆,最后的三年,他回家的时间不到20天。

沈浩在省城本来有一份优裕的生活,但自从到小岗后,他就从“城市人”变成了“农村人”,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都像一个地道的村民。沈浩在小岗村,拍拍门槛上的土就往上坐,两块钱一包的烟也抽……做农村工作,就是要贴近农民、贴近农村,就要使用农民的语言、农民的方式。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心系基层、深入基层,敬业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下得了田头,立得了村头,坐得了炕头。进村首问民事,入户先听民声;民忧心头挂,万事民为先;把政绩写在农民的增收簿上,把政声留在农民的口碑中,把功德写在田野和农民的心坎里。

沈浩同志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带着对“三农”工作的满腔热情,一心干实事,全力谋发展,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无愧于农村干部的楷模、农业系统的榜样。他以真情和大爱、创新和拼搏、热血和生命,展现了新时期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德,树立了农业农村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果宝特攻4机甲王手机版

悬空城4399版

拳皇世界手游

爱趣彩客户端